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調查報告:大學生就業最怕“缺乏社會經驗”

近日,湖北省總工會、湖北工業大學組成聯合調查組,對29家人力資源機構、236家用人單位、355名求職者進行了專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42.1%的大學畢業生對就業狀況感到不太樂觀或很不樂觀,最困擾就業的因素為“缺乏社會經驗及實踐動手能力”。
  缺少實踐導致“眼高手低”
  全國政協委員、地球物理學家陳運泰院士受邀擔任過一次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復試考官。看到考生學的是測繪專業,學過“GPS全球定位系統原理及應用”的課程,就要求考生簡單概述一下GPS的使用操作,結果一連8名碩士生都答不上來。這令他連連感慨當下部分大學生的確有理論無實踐。
  “很多高校,尤其是三本院校、民辦高校,所開設的專業大都是文科類的。”武漢商貿職業學院招辦主任王紅兵告訴記者,正因為很多文科類專業不需要太多的教學設備,給學生發一些教材就可以開課,這直接導致很多文科類大學生就業時,“口上有話,心中無才,很難勝任工作”。
  其實,早在2008年,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就公佈了一份關於技工院校基礎課程教學現狀的調查報告,結果顯示,56%的在校生對所有開設的基礎課程總體評價不滿意,100%的學生希望增大實踐性內容的比例。
  相比文科,理工科類專業實踐的機會稍多一些。去年10月曾赴三峽進行地質勘察實習的武漢大學大三學生衛沈傲告訴記者,“我們去三峽看到了很多書本上接觸不到的石頭”,但這樣外出實踐的機會在大學四年中屈指可數。湖北經濟學院一名大二學生也表示,自己身邊很多同學已開始自發地尋找實習單位,“希望在就業之前多積累經驗,增加就業砝碼”。衛沈傲說,今年暑假將會找個實習單位進行系統鍛煉,“零星、稀疏的實踐機會對我們來說很難‘解渴’”。
  校企溝通學校“一頭熱”
  剛從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畢業的張振談到自己的求職經歷時說:“大三暑假實習的經驗會在面試的時候為自己加分。”但他表示,很多同學和自己一樣,“實習並不順利”。老師原本安排的實習單位並未接洽好,原定實習計畫泡湯後,他和同學只好自己找了一家公司實習。
  為提升實踐教學環節,多數高校都在校外與企業合建了實習基地,但這樣的實習鍛煉平臺對緩解當下大學生“實踐饑渴”的作用很有限。一用人單位負責人表示,與其他就業群體相比,缺乏社會實踐經驗是大學生明顯的劣勢,“所以我們每年吸納應屆畢業生的數量並不多”。
  華中師範大學就業指導中心教師鐘文銳介紹,每年來諮詢的學生均有反映,實習過程中,常因“僧多粥少”而蜻蜓點水般進行專業實習,有些實習單位對實習生並不上心,他們難以參與到核心技術等重要環節中。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指導處處長呂金華表示,社會就業形勢嚴峻,大多數工作崗位都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態。因此,企業不願花時間和資源培養一個業務不熟的大學生,與其“幫他人做嫁衣”,還不如直接招收一個有工作經驗的應聘者。“校企合作中,多數學校可謂‘剃頭挑子一頭熱’,如何調動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積極性是當下高校應該思考的問題。”呂金華說。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