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調查:72.9%小學生要擠時間發展興趣愛好

他們的聲音:

  「爸爸媽媽總讓我做我不喜歡的事,還說是為了我好。」

  「我媽不可能支持我報航模的,她說這對將來沒有幫助。」

  「我覺得他們根本不在乎我的興趣。」

  「家長只要我按著他們的人生計劃去做就好了。




  家住北京崇文區的胡漫漫最喜歡上手工課,每逢週末,她都要花上一兩個小時潛心完成手工作業。她告訴記者,學校只有週三有一節手工課,「每次做手工的時候,我都覺得時間過得飛快!我恨不得讓我家的鍾停在那兒不走了。」她說做手工是她的愛好,但平時功課太多,雙休日又要上奧數和口語班,爸爸媽媽每週只給她週六晚上兩個小時的時間做手工。

  在學業壓力、就業壓力日益加劇的今天,「興趣愛好」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究竟如何?父母們又將怎樣面對孩子的興趣愛好發展問題?

  今年年初,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共同展開了以「傾聽兒童心聲——中國小學生興趣愛好」為主題的調查,歷時兩個月,足跡遍佈北京、天津、內蒙古、貴州等城區小學,吸引了近萬名7~13歲的小學生和學生家長參與。

  72.9%的孩子要「擠時間」發展興趣

  「擠時間」,是許多忙碌的成年人常用的詞,如今卻成了孩子們爭取發展興趣愛好的唯一方法。調查顯示,72.9%的孩子表示自己要擠時間來發展興趣愛好,75.4%的父母認為孩子「時間不多,但因為他喜歡,仍可以擠出時間來」。

  步入五年級後,天津同盛小學11歲的加伊課後作業越來越多,但她還是要在睡覺前擠出30分鐘的自由活動時間,「我會靠在床頭靜靜地看自己喜歡的書,然後舒舒服服地睡著」。河南平頂山六年級學生宋飛則對乒乓球癡愛有加,雖然面臨升學壓力,但他每天都要騰出半小時鍛煉球技。為了能和高年級同學多「殺」幾局,他中午都提前到學校,直到預備鈴響起來,才飛奔回教室。有趣的是,另有9.5%的父母表示孩子「沒有一點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

  環境是影響孩子發展興趣愛好的一個重要因素。調查中,48.4%的家長和40.5%的孩子認為學校、家庭、社會提供的發展興趣愛好的機會太少了,8.9%的孩子和6.4%的父母認為「基本上沒有機會」。其實,「機會太少」背後掩藏著父母的無奈和孩子的苦衷。

  家住北京豐台區的小璐學習成績不太好,雖然很用功,但考試成績總在中下游徘徊。「每次活動老師都不選我,因為我學習不好。」每次看到班裡的小夥伴參加手工製作比賽得獎,她都感到很不服氣:「我可以比他們做得更好!」一位姓唐的家長告訴記者,「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仍然是分數,誰堅持素質教育,誰就會溺水,所以大多數家長寧願花大量時間堅持讓孩子上各種補習班。」

  調查指出,僅將「機會太少」的原因簡單歸結到學校、社會大環境和教育制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上去是不夠全面的。在大環境不能按照個人意願扭轉的情況下,需要家庭在平衡成績與愛好、投入與實踐、付出與負擔等問題上付諸思考和行動,如何最大限度地給孩子提供發展興趣的空間,恐怕是無奈的家長們應該認真考慮的事情。

  因年級升高 孩子自主選擇興趣班的權利下降

  調查顯示,7~10歲的小學生中對許多學科都感興趣的占76.7%,只對一兩科感興趣的占23.2%;而在11~13歲年齡組中,對許多學科感興趣的比率降至67.8%,只對一兩科感興趣的百分比卻上升到31%。顯然,在重重壓力之下,並不是所有孩子都能一如既往地堅持自己原有的興趣愛好。

  當問到「你覺得現在上的興趣班或者特長班是你的興趣嗎」時,61.5%的7~10歲小學生給出了肯定回答,而在11~13歲年齡組中,該比例卻下降了13個百分點。相應的,11~13歲的小學生對父母安排興趣班的不滿意度也比7~10歲年齡組提高了7個百分點,由12.5%上升到19.3%。

  不論是哪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三成左右的孩子對興趣班表達了「不喜歡也不討厭,反正學這些對將來有用」的理智態度。「對將來有用」變成了孩子們堅持上興趣班的最大理由,興趣班開始變得跟個人「興趣」無關。

  隨著年級的升高,父母對孩子興趣愛好的支持率也在降低。調查顯示,7~10歲的小學生中,51.9%的孩子認為父母非常支持自己的興趣愛好,而在11~13歲的小學生眼中支持率則降至43.2%。

  種種跡象表明,學業壓力的增加使更多父母將「火力」對準了孩子的學習成績。別說對孩子的興趣愛好加以支持和關注,不去反對已經算是相當開明的家長了。專家指出,學習壓力越大,興趣愛好的存在對孩子來說就越寶貴,它能夠為孩子注入新的力量,調節孩子的學習情緒。

  超過半數的家長會改變小學生的興趣愛好

  「您會試圖改變孩子的愛好嗎?」45.1%的家長表示「不會,那是孩子自己的事」。家住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的馬小婧從小就喜歡漫畫,放學回家總是顧不上做功課就趴在書桌上邊看邊畫。進入五年級後,漫畫曾一度影響了小婧的學習成績。小婧的媽媽為此還把家裡的漫畫書全都鎖了起來,但看著女兒每次放學回家都悶悶不樂的樣子,她也感到很難受,最終還是和女兒協商,在做完功課的條件下,「定時定量」供應。小婧媽媽說:「孩子的愛好如果被我們剝奪了,她會很傷心的。」小婧爸爸也認為:「家庭應該是民主的。家長正確引導的時候,首先要尊重孩子。」

  另一方面,24.7%的父母承認自己會試圖改變孩子的愛好,他們認為應該發展一些對孩子今後有意義、有幫助的愛好。30.2%的家長持這樣一種態度:如果影響到學習,就要改變興趣;如果不耽誤學習,就隨他們去。

  河南平頂山的許先生說:「學生的主要任務還是學習,學習搞好了,培養些興趣,豐富孩子的課餘生活家長是很支持的,但要是因為培養興趣而耽誤了學習,那就是捨本逐末了。」由此看來,在父母眼中,學習成績的神聖地位仍不可侵犯,而對於興趣愛好,「隨孩子發展」、「基本不過問」已經是最大的寬容了。

  實際上,孩子的興趣愛好也希望被適當地關注,33.9%的孩子表示,「只要不影響學習,爸爸媽媽基本不過問我的興趣愛好」。

  「爸爸媽媽總讓我做我不喜歡的事,還說是為了我好」,「我媽不可能支持我報航模的,她說這對將來沒有幫助」,「我覺得他們根本不在乎我的興趣」,「家長只要我按著他們的人生計劃去做就好了」……父母的鼓勵與關懷是讓興趣走得更遠的催化劑,也是促進孩子認真對待自己的興趣愛好、合理利用時間的有力保證。研究者認為,這樣的態度肯定比「放任自流,隨孩子發展」對他們更有幫助!
返回列表